“笔趣小说”最新网址:http://www.bbbqu.com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
当前位置:笔趣小说 > 武侠修真 > 省委大院 > 第一章41

第一章41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

王一鸣认为,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。这一次中央领导下基层,就感到和以往有些不一样,敢于面对尖锐的问题,不回避矛盾,不粉饰太平,敢于和基层的老百姓面对面地讨论问题,这种作风,好多年没有见过了。

不知不觉间,座谈会已经开了一个半小时,十几个农民先后发言,反映了十几个问题。首长一边听,一边在本子上认真地记着。

考虑到首长一路鞍马劳顿,已经是六十岁出头的老年人了,这样衔接紧密的活动,就是王一鸣这样四五十岁的中年人,都感到有些吃不消,于是,王一鸣就征求了一下首长的意见,说:“首长,差不多了吧?”

首长点了点头。

王一鸣于是说:“各位老乡,十分感谢大家的发言,你们所反映的问题,我们都清楚了。今天在座的有你们的市里领导、县里领导和乡镇一级的领导,我在这里代表省委先表个态,对于你们所反映的问题,省委高度重视,一定会搞好后续的督查工作,该是在哪一级解决的问题,哪一级就负责解决。制定出方案,列出计划进度,省委办公厅要搞好督查。”说着他扭头看了秦书海一眼,说:“秦秘书长,这个事情你具体负责。”

秦书海点了点头,说:“好的。”

王一鸣最后说:“由于时间关系,今天的座谈会就开到这里,我们感谢首长在百忙中到我们西江省调研,又不辞劳苦到我们沙岗村看望大家,我们大家对首长的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!”

于是大家一起鼓掌。首长频频冲大家点头、微笑。

这个时候是下午六点钟左右,夕阳西下,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半个天空,整个沙岗村掩映在霞光里,好像一幅风景画。

首长在纪念馆前和大家合了影,又到几家村民院子里转了转,看了看他们家里的摆设和厨房里的用具,又查看了村民的粮食、铺盖什么的,把一个个装有五百元现金的大信封送到村民手中,把村民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
沙岗村的村民这些年没少占国家和省里、市里的便宜,因为领导们到这里视察得多,什么时候来了,为了让领导高兴,村民高兴,有关部门都会专门安排人,准备一些慰问金,到时候让领导发给村民,大家都是笑呵呵的,在新闻里一播放,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,多开心啊!这样的安排,领导谁都不用自己掏一分钱,都是财政上出的,但是,村民得了小便宜,对上级领导的视察就更加欢迎了。领导走的时候,他们会前呼后拥的,欢呼着把领导送上车,甚至有些年纪大的村民一激动,就会流出眼泪来,喊出:“共产党好,共产党万岁!”的口号,让领导感到这里的老百姓真好,真懂事,于是一高兴,就安排有关部门多下拨一些扶贫款什么的,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了。

首长上车的时候,果然广场上涌动着上百个村民,大家争先恐后地和首长握手。

首长说:“乡亲们,多谢你们了!请回吧,回吧,我还会来看望大家的!”

有几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头老太太,一边和首长握手,一边抹着眼泪。他们说:“年纪大了,说不定您下一次来,就见不到我们这些老骨头了。”

首长显然也受到了感染,鼻子一酸,眼圈红红的。

车子开动,大家都没有说话,只是冲车窗外的人群不断地挥手。

车子开上了公路,走了十几公里,首长的情绪才稳定下来,扭头冲王一鸣说:“一鸣,这里的老百姓真好!真淳朴!”

王一鸣点了点头,说:“是的,这里是革命老区,群众对党有感情。”

首长说:“改革开放这么多年,他们的日子还这样苦,没有富裕起来,我们的工作没做好,对不起他们啊!”

王一鸣说:“是。”

首长继续说:“改革开放第一村,竟然今天还是这个样子的,说明我们的政策有失误的地方,靠分田单干,可以解决温饱问题,解决不了富裕问题,这个是确定无疑的了!”

王一鸣不敢打断首长的思路,只是一个劲的点头,说:“是的。”

首长说:“你在清江省工作的时候,就跟着赵老,赵老是当年农村改革的倡导者和力行者,他怎么看这个问题?”

王一鸣说:“他也有反思,认为分田单干短期内是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,增加粮食生产,但从这几十年的实践来看,直接导致了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,整整耽误了几十年。我们七十年代本来已经部分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,兴建了很多水利设施,大型机械基本上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广使用了。我老家的农村当时生产队耕地都是使用东方红拖拉机的,一分地,这些机械全没了用处,因为家家户户都是四五片地,都成了皮带状,农业机械根本用不上,都是体力劳动了。水利设施也荒废了,我们村子里原来有修好的水泥灌渠,一分地,被农民扒开,砖头拿回家修猪圈去了。此后几十年,完全要靠天吃饭,农业产量根本没有保证。现在有了小型农业机械,打了灌溉的机井,才好一些。”

首长说:“历史真的很奇怪!分地的小岗村、沙岗村,没有一个富裕起来的,相反,坚持没有分地的华西村、南街村,却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,家家住别墅,有小汽车,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日子,这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啊!有时候我想,假如当初全国不分地,把人民公社一直搞下去,今天会怎么样?”

王一鸣没想到首长会问这个问题,历史不能假设,因为它已经发生过了,所有发生的事情,必然有其发生的原因。但首长问了,王一鸣又不能不回答,他敷衍着说:“这个问题我想过,我认为有两种结局,第一种是乐观的结局,随着化肥的普遍使用,农业机械化的普及,水利设施的完善,就是不分田单干,我国的农业产量依然可以大幅度提高,中国人吃饭的问题,也不是问题了,说不定发展到今天,比现在分田单干的农业产量还高。因为农业的现代化说不定已经实现了。不像现在,我们十八亿亩耕地,绝大部分仍然要靠天吃饭。农业生产依然非常脆弱。风调雨顺的时候,还好些,可以增产。一旦遇到大面积的干旱或者洪涝灾害,就损失惨重。总体上抗风险的能力还是偏弱的。离农业现代化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。

“第二种结局是不乐观的结局,就像今天的古巴或者朝鲜,坚持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,可能我们的粮食仍然是短缺的。农民没有分地,还被束缚在农村,不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,就没有两亿多的农民工进城,那我们的城市建设也不能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。外向型经济也不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,可能总体上看,发展的速度是慢了很多。但有一点应当是无疑的,环境会好些,不会像现在有这么多的污染,空气更干净些,水更洁净些,没有那么多的有毒食品,老百姓的身体会更健康些,党风民风也会好些,没有那么多的腐败分子。社会丑恶现象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多,这样猖獗。”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道士不好惹之门徒再现 浮沧录 逍遥小村医 催妆 我不可能是剑神 明贼 暮霭凝香 太古神王 邪王的倾城狂妻:鬼妃天下 千古魔主